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福州市民用船舶和船员民兵动员征用暂行规定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30 14:25:13  浏览:9804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福州市民用船舶和船员民兵动员征用暂行规定

福建省福州市人民政府


福州市民用船舶和船员民兵动员征用暂行规定


第 32 号

《福州市民用船舶和船员民兵动员征用暂行规定》已经2004年6月18日市人民政府第21次常
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4年7月20日起施行。


市 长:练知轩
二○○四年六月二十九日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做好我市民用船舶和船员民兵动员征用工作,提高被动员征用民船
的应急保
障能力,满足战时及平时特殊情况下民船动员征用的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
、《国防交通条例》、《民用运力国防动员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拥有或者管理民用船舶的单位和个人都应当遵守本规定,
依法履行民用运力国防动员义务。
  本规定所称的民用船舶和船员民兵动员征用(以下简称民船动员征用),是指战时及平时
特殊情况下,各级人民政府依法采取行政措施,统一组织征用单位和个人所拥有的民船及其
设备和操作人员的活动。
  第三条民船动员征用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平战结合、依法管理的
原则。
第四条民船动员征用的主要任务:
  (一)准确掌握民船动员潜力;
  (二)研究制定民船动员预案; 
  (三)开展海上民船编组;
  (四)建立健全民船动员征用机构,加强对民船的管理;
  (五)组织船员民兵进行军事和专业训练;
(六)动员征用民船保障部队训练、演练和作战任务需要;
(七)组织民船进行加(改)装;
  (八)执行海上应急任务等活动;
  (九)完成当地人民政府和军事指挥机关赋予的其它任务。
  第五条 民船动员征用工作是国防动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政府必须加
强领导,军地各有关部门应密切配合,切实履行职责。
第二章 组织领导和职责分工
  第六条 市、县(市)区国防交通主管机构在同级国防动员委员会的组织领导
下,负责本地区民船动员征用工作,履行下列职责:
  (一)组织民船调查、统计和登记,建立档案和数据库;
  (二)检查指导本级民船动员征用准备工作的落实,协调研究解决有关问题;
  (三)协调、组建民兵船运团等海上民兵组织;
  (四)负责动员征用民船的日常管理、专业勤务训练;
  (五)负责制定民船动员征用的预案和实施计划;
  (六)负责被动员征用民船的复员归建和补偿评估等工作;
  (七)战时组织实施全市民船的动员征集工作;
  (八)承办与民船动员征集有关的工作,完成上级国防交通主管机构和本级国防动员委
员会赋予的其他职责。
  第七条 有关部门在民船动员征用工作中的主要职责是:
  (一)海事、渔监和渔政等部门准确掌握并及时提供民船资料以及民船更新改造、买卖
、出租、转让、报废等有关情况;负责船舶的登记、统计和船员管理、教育工作;协助民兵
船运团等海上民兵组织搞好船舶编组和船员训练工作;主动做好情况通报;完成与民船动员
征用有关的其它工作。
  (二)公安边防部门准确掌握并及时提供船舶户籍和船民证变更、注销等有关情况;协
助做好船舶登记、统计工作;完成与民船动员征用有关的其它工作。
  (三)财政、民政和国民经济动员部门要搞好民船动员征集的经费保障;制定本单位民
船动员征用保障计划;搞好民船动员征用物资储备;落实执行作战、应急和战备训练等任务
伤亡人员的抚恤优待工作;协助做好民船动员征用有关工作。
  第八条 警备区、人民武装部在民船动员征用工作中的主要职责是:
  (一)会同国防交通主管机构等有关部门组织实施民船的运力调查摸底、登记统计和核
对工作;
  (二)落实海上民兵组织的组建和编组,开展海上民兵年度组织整顿、军事训练和政治
教育;
  (三)积极向地方党委、人民政府提出完成民船动员征用任务的意见和建议,会同有关
部门拟制动员征用计划,组织指挥民船收扰集结;
  (四)拟制经费保障计划,请领、管理和使用各项经费,会同国防交通主管机构等有关
部门对征用民船进行损失评估,承办动员征用民船的赔偿补偿,做好经费保障的其他工作;

  (五)负责武器装备和物资的请领、接收、配发,会同有关部门办理征用船舶、人员交
接的有关手续,配合有关部门处理好民船动员征用相关事宜。
  第九条 沿海各乡镇认真执行民船动员征用方案和实施计划,做好各项保障工
作,完成
本单位民船动员征用任务;负责本单位民兵船运团等海上民兵组织的训练、管理和征用工作
。
  第十条 各级国防交通主管机构、土地、港务、船舶属地管理单位、企业主管
部门和乡
镇人民政府应对民兵船运团等海上民兵组织在船舶维修、土地使用、码头扩(改)建等方面
给予优先安排,对被征用期间的船舶适当减免企业管理费、港务费等费用。
  第十一条 拥有民船的单位和个人,应依法履行民船动员征用和参加民兵组织
的责
任与义务,保证被动员征用民船及其设备技术状况良好,并保证随同船员具有相应的技能。

第三章 征用登记和管理
  第十二条 下列民船,必须进行征用登记:
  (一)适航于Ⅱ类以上海区的客船、高速客船(气垫船、水翼船)、客滚(渡)船、杂
货船、散货船、滚装船、多用途船、集装箱船、半潜船、成品油船、散装(液体)化学品船
、挖泥船、打桩船、起重船、泥(石)驳、方驳、拖轮、100千瓦以上的交通船、供水(油
)船(驳)、测量船、修理船、潜水工作船、消防船等船舶。
  (二)50总吨以上的海上机动渔船。
  征用登记工作由市级国防交通主管机构统一组织实施。征用登记的民船必须按照有关规
定进行登记注册,其船员也必须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渔业和其他管理机关颁发的适任
证书或其他合法证书。征用登记工作可结合每年船舶年审或由国防交通主管机构统一时间进
行。
  第十三条 对登记民船发给市国防交通主管机构统一制作的《民船征用登记证
》。县(
市)区人民武装动员办公室应在《民船征用登记证》上签署履行国防义务意见并加盖专用印
章,或委托县(市)区国防交通主管机构负责。
  第十四条 登记的民船由市国防交通主管机构按照战备专业保障队伍的要求、
规模、制度,按船籍港属进行战备编队。
  民兵船运团等海上民兵组织每年应结合民兵整组和船舶变化情况,及时调整组织结构,
组织船员民兵政治审查,搞好干部调配,组织集结点验,进行总结验收。
  第十五条 持有《民船征用登记证》的民船发生所有权转移、抵押、船只租赁
和注销事
项的,船舶登记机关在办理完相应手续后,应在15日内将情况报船籍注册地国防交通主管机
构备案。
  对已编入民兵船运团等海上民兵组织的船舶进行重大改造的,由船舶所有人(单位)报经
当地国防交通主管机构批准,国防交通主管机构在接到报告之日起10日内作出答复,并通知
报告人。
  第十六条 各级国防交通主管机构必须会同军事部门和担负任务的部队组织征
用登记的
船舶和船员进行专业勤务训练,并按军事部门和担负任务部队的要求,进行军事训练和船舶
加(改)装。
  第十七条 领有《民船征用登记证》船舶的船员及其管理指挥人员,必须按规
定时间参加相关的训练和演练。
  编入民兵船运团的外地船员,由县(市)区人民武装部与其户籍地武装部建立联系制度
,随船征用;对解除合同和工作变动的,及时进行调整。
  第十八条 县(市)区人民武装部和国防交通主管机构、海事、渔监、渔政和军

部门,应当根据分工,加强对民船训练的指导,解决训练中的困难和问题,确保训练质量。

第四章 动员与征用组织实施
第十九条 当国家发布总动员令、局部动员令或有其它需要动员征用民船时,市、
县(
市)区国防交通主管机构按照国家或本级国防动员委员会下达的民船动员征用任务,组织实
施民船动员征用。
  第二十条 军队需要民船的,向所在地的军区国防交通主管机构提出申请;武
装警察部队和民兵组织需要民船的,向当地国防交通主管机构提出申请。
  第二十一条 民船动员征用需要使用港口、码头、装卸设备、仓库、加油站等设
施的,有关单位必须给予保障。
   市国防交通主管机构应当及时制定民船动员实施计划,报市国防动员委员会和市人民
政府批准。
  第二十二条 国防交通主管机构和有关单位,应当及时向被动员征用单位下达
民船动员
征用通知,并督促做好船舶集结准备。对民兵船运团等海上民兵组织实施动员征用时,由县
(市)区人民武装部、编队干部会同国防交通主管机构按照民船集结收拢方案,实施动员征
集。
  第二十三条 国防交通主管机构应当会同交通、海事、渔监、渔政等主管部门
确定集结
水域、时间、方法。被动员征用民船单位和个人,必须按指定的时间、水域和方法,组织民
船迅速隐蔽地进入集结水域。
  编入民兵船运团等海上民兵组织的船舶,必须在接到动员征用通知后10天内起程返回,
20天内完成收拢集结。
  第二十四条 被动员征用民船必须进行整备。整备可在集结前或集结后进行,
情况紧急
时,也可边集结边整备或到指定水域整备。整备内容包括:检查船舶的技术状况和相关设备
的配套情况,补充燃料、淡水、物资和器材,配备加固捆绑器材和救助设备,根据任务需要
配备武器。
  第二十五条 国防交通主管机构统一组织被动员征用民船的交接。交接后民船
及相关设备的有关安全防护、后勤保障和船舶维修等,由使用单位负责。
第五章民船动员征用经费保障
  第二十六条 民船动员征用经费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分别列入市、县、区
财政年度预算计划及企业收支计划。
第二十七条 民船动员征用经费支出范围包括:
  (一)民兵船运团组建时所需的各项经费;
  (二)民兵船运团年度组织整顿、教育训练和日常管理等事业经费;
  (三)民船征集动员、训练、演习、执行海上应急任务所需经费;
  (四)对所征用的民船进行技术改造和加装特殊专用设备所需经费;
  (五)民船征用时使用港口、码头、仓库及配套设施的补偿经费;
  (六)动员征用民船的海上损失的合理赔偿;
  (七)经各级国防交通主管部门审查,并报同级人民政府同意开支的民船动员征用中的
其他相关项目经费。
  第二十八条 财政、交通、海事、港务、渔监、渔政、民政等相关部门应当积
极协助人民武装动员办公室、民兵船运团做好民船动员征用的损失评估和补偿赔偿工作。

  第二十九条 经费筹集由政府立项,遵循均衡负担、多种渠道筹集的原则,分
别列入各级各部门年度财政预算计划。
  (一)民兵船运团组建经费原则上由承担组建任务的市、县、区人民政府负担;
  (二)民兵船运团年度组织整顿、教育训练、日常管理等经费列入组建单位所在县(市
)区年度财政预算,其中农村籍民兵训练、演练经费从中央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中安
排;
  (三)动员征用保障部队训练、演习的民船,补偿费和赔偿费由使用部队承担;
  (四)用于战备训练项目的技术改造及加装特殊专用设备所需经费,由赋予任务的单位
负担。
  (五)动员征用民船使用港口、码头、仓库的补偿经费依据国家军事运输有关规定,由
当地人民政府协调港口企业解决。
  第三十条 对民兵船运团在编人员和船只及临时动员征用的民船,有下列情形
之一的,可以得到补偿:
  (一)民船及船员参加教育、训练、演习的;
  (二)战备集结待命的;
  (三)处理突发事件和应急保障的;
  (四)民船因战备需要进行技术加(改)装的;
  (五)其他用于民船动员征用的事项。
  补偿费用包括:船舶油料费、误工补贴费、基本生活费、损失补偿费及其他应当给予合
理补偿的费用。
  第三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被动员征用的船舶和设施可以得到赔偿:
  (一)因训练、演练、集结、执行应急任务造成船舶损坏的;
  (二)在动员征用期间遭遇不可抗拒或意外事件引起损失的;
  (三)其他经批准可以赔偿的。
  第三十二条 被动员征用民船的指挥管理人员、操作人员和其他人员,因执行
作战、应
急和战备训练等任务负伤致残、牺牲、病故的,由民船动员征用单位和军事机关、市国防交
通主管机构出具证明,经市民政部门依据有关规定批准后,按国家优抚政策有关规定给予抚
恤优待。
  第三十三条 补偿标准既要充分照顾民船利益,又要服务服从国防建设需要,
紧密结合
征、用双方实际,比照市场价格,由县(市)区人民政府牵头,军事机关会同财政局、国防
交通主管机构研究确定。
  (一)民兵船运团在编人员参加年度教育训练,其误工补助费和生活费参照当地民兵训
练的标准,按照现行的差旅费管理制度报支;
  (二)动员征用参加演练期间的人员误工补助及生活费补助标准,以实际参演人数为准
,每人每天按照本人日工资标准给予补偿;
(三)油料补偿费根据实际消耗油料量和市场油价而定;
(四)民船损失补助,渔船在捕鱼期参照同类船只相同时间段
平均利润,运输船参照年平均利润,由使用单位和民船拥有者协商确定适当补助;
  (五)船舶损坏赔偿标准视损坏程度而定,由国防交通主管机构所指定的船舶修理单位
进行评估;
  (六)船舶技术改造、加装特殊专用设备和技术储备经费的补助,由交通、科技、船舶
修理等单位鉴定评估,比照市场价格而定。
  第三十四条 民兵船运团经费使用和管理必须严格遵守国家和军队的财务管理
制度,统
一划拨警备区、人民武装部账户集中管理,专款专用,并接受地方和军队财政审计部门的双
重财务审计监督。
第六章 奖励与罚则
  第三十五条 动员征用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各级人民政府、

防交通主管机构和军事机关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纪律条令》等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三十六条 有下列表现之一的,可以实施奖励:
  (一)模范执行国家和各级国防交通主管机构民船动员征用命令,表现突出的;
  (二)完成民船动员征用或作战保障任务表现突出的;
  (三)完成民兵船运团等海上民兵组织赋予的战备执勤任务表现突出的;
  (四)参加军事训练、演练等军事活动表现突出的;
  (五)执行海上应急任务事迹突出的;
 (六)其它符合国家奖励标准的。
  第三十七条 对违反本规定,逃避或者拒不履行民用运力国防动员义务的单位
主管人员
、直接责任人和民船拥有者,根据《民用运力国防动员条例》第四十六条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三十八条 违反本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
责任人员
,由国防交通主管机构提请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分;构成
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经主管部门批准,擅自动员征用民船的;
  (二)未按规定的时限、地点和要求集结民船,或者不服从指挥,给军事行动或其他应
急保障造成严重损失的;
  (三)故意破坏被征用民船致使其不能完成动员征用任务的。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九条 本暂行规定所称的特殊情况,是指局部战争、武装冲突和其他突
发事件。
  第四十条 本规定由福州市国防动员委员会交通战备办公室和人民武装动员办
公室负责解释。
  第四十一条 本规定自2004年7月20日起施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江西省义务教育经费筹措和使用管理办法

江西省人大常委会


江西省义务教育经费筹措和使用管理办法
江西省人大常委会


(1994年11月30日江西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 1995年1月1日起施行)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来源与筹措
第三章 使用与管理
第四章 考核与监督
第五章 奖励与处罚
第六章 附 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实施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推进本省义务教育的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义务教育经费,是指用于义务教育的财政拨款及其他渠道筹措的经费。
第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建立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的多渠道筹措义务教育经费的体制,保证义务教育经费来源稳定和逐年增长。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加强对义务教育经费筹措和使用的检查监督,依法保证义务教育经费筹措渠道的畅通和合理的使用。
实施义务教育学校应加强义务教育经费管理,勤俭办学,厉行节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并接受教育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的检查监督。

第二章 来源与筹措
第五条 义务教育经费的来源主要包括:
(一)用于义务教育的财政拨款;
(二)国务院规定开征的教育费附加;
(三)用于义务教育的附加费;
(四)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的杂费收入;
(五)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的校办产业减免税部分和校办产业、勤工俭学、社会服务收入中用于义务教育的部分;
(六)社会捐赠、教育集资、教育基金和救灾款项等。
第六条 用于义务教育的财政拨款包括:
(一)教育事业费;
(二)教育基本建设投资;
(三)支援不发达地区发展资金中用于义务教育的部分;
(四)城市维护建设税中用于城市中小学校舍的维修补助。
第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用于义务教育的财政拨款的增长比例应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比例的一点五个百分点,保证公办教师工资和属政府支付的民办教师补助费按时足额发放,并使按在校学生人均教育费用逐步增长,在校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年增长。
第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含行政公署,下同)应设立专项经费,并逐年增加,重点用于扶持贫困地区实施义务教育;在基本建设投资中应安排一定数额用于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的校舍建设。
第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排支援不发达地区发展资金用于实施义务教育的部分,不得低于上一年的水平。
城市维护建设税中,应划出10%至15%用于实施义务教育。
第十条 国务院规定开征的教育费附加包括:
(一)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教育费附加;
(二)农村教育事业费附加。
第十一条 缴纳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应纳税额的3%交纳的教育费附加,由税务部门随同正税同票征收。国务院另有规定的除外。
依照国务院规定,农村不缴纳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的乡镇集体和个体农林牧副渔业企业的教育费附加,由地方税务部门按销售收入的1‰至2‰征收。
第十二条 农村教育事业费附加,由县级人民政府按乡镇上一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 5%至2%的比例(包含在农民负担的5%之内)和农业人口数下达征收任务,由地方税务部门负责征收,乡镇人民政府应予协助。
农村的五保户、特困户、重灾户以及残疾人免交农村教育事业费附加。
第十三条 征收用于义务教育的附加费包括:
(一)专控商品附加费;
(二)基本建设中小学校舍修建附加费;
(三)农业税附加中用于义务教育的部分;
(四)用于义务教育的其他附加费。
第十四条 专控商品附加费,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控购部门按省人民政府的规定征收。
基本建设中小学校舍修建附加费,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按照省人民政府的规定指定有关部门征收。
第十五条 农业税附加中,应划出10%用于实施义务教育。
第十六条 省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可根据法律、法规有关规定和实施义务教育的需要,开征用于义务教育的其他附加费。
第十七条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擅自减免或拒交依照本办法规定应交纳的义务教育经费。
第十八条 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的杂费必须按省人民政府规定的标准收取。
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的校办产业减免税部分应全额上交学校。
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的校办产业、勤工俭学和社会服务的收入,除用于扩大再生产外,应主要用于实施义务教育。
第十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鼓励各种社会力量和个人自愿捐资助学。
第二十条 农村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改造危房或新建校舍确需集资的,由乡镇人民政府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和群众承受能力,定项限额提出方案,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二十一条 鼓励设立教育基金,用于发展义务教育事业。

第三章 使用与管理
第二十二条 依法筹措的义务教育经费,有关部门和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必须按照本办法规定的用途专款专用。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克扣、侵占、挪用、贪污义务教育经费。
第二十三条 教育事业费由教育主管部门编制本部门年度预算草案,依照法定程序,列入财政预算。财政部门根据批准的预算和教育主管部门提出的用款计划,对经常性经费按月拨付,对专项经费按进度拨付。
教育事业费由县级人民政府统筹管理;经济发达的地方,可由乡级人民政府管理,县级人民政府每年应对其教育事业费的安排下达指令性指标。
第二十四条 用于义务教育的专项经费,由教育主管部门提出使用方案,会同同级财政部门安排下达。
第二十五条 教育基本建设投资,由教育主管部门提出项目计划,按基建程序审批后,有关部门应按照项目进度拨款。

第二十六条 支援不发达地区发展资金中用于义务教育的部分,由老区建设管理机构会同财政部门、教育主管部门安排用于贫困乡镇的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的校舍建设。
第二十七条 城市维护建设税中用于城市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的校舍维修补助的部分,由教育主管部门会同同级财政部门、建设部门安排下达。
第二十八条 随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征收的教育费附加纳入预算管理,由教育主管部门提出使用方案,经财政部门同意后及时拨付,用于改善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的办学条件。
企业办有职工子弟学校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从其缴纳的教育费附加中,每年返还一部分经费给该企业,用于实施义务教育。具体返还办法依照国务院《征收教育费附加的暂行规定》执行。
本条规定的教育费附加不得顶抵财政拨款。
第二十九条 乡镇征收的农村教育事业费附加存入县级人民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在财政开设的预算外资金专户,主要用于支付本乡镇范围内民办教师工资的民助部分,补充学校公用经费。
第三十条 专控商品附加费,存入财政部门预算外资金专户,由财政部门会同同级教育主管部门安排用于改善实施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
第三十一条 基本建设中小学校舍修建附加费,存入教育主管部门在财政开设的预算外资金专户,由教育主管部门提出项目计划,会同同级计划部门安排用于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的校舍建设。
第三十二条 农业税附加用于义务教育的部分,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主管部门提出用款计划,经同级财政部门审核后拨付使用。
第三十三条 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的杂费收入,应用于补充学校公用经费。
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校办产业减免税部分,应用于补充学校公用经费和改善办学条件。
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的校办产业、勤工俭学和社会服务收入用于实施义务教育的部分,应用于改善办学条件。
第三十四条 使用捐赠款物应尊重捐赠者意愿。
捐赠款物的接受和使用情况,应由接受者在使用范围内张榜或采取其他方式公布。
第三十五条 依照本办法第十六条、第二十条规定筹集资金的,必须将资金数额和使用情况在筹集范围内向出资者张榜或采取其他方式公布,并报告上一级人民政府。
第三十六条 设立教育基金的,应制定基金管理办法,合理使用,发挥效益。
第三十七条 省人民政府应制定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的教职工编制标准、经费开支定额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开支标准。
县级人民政府按照实施义务教育的规划,合理调整学校网点布局,按标准核定学校教职工编制。

第四章 考核与监督
第三十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将义务教育经费筹措、使用情况列入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内容。
第三十九条 乡镇人民政府每年应向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每年应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汇报义务教育经费筹措和使用管理情况。
第四十条 财政部门、审计部门、监察部门、计划部门、教育主管部门及教育督导机构应按照各自职责,加强对义务教育经费筹措和使用管理情况的检查监督。
第四十一条 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收费必须使用省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收据,并在每学期开学及学期终了前3日内在学校张榜或采取其他方式如实公布收费项目、收费标准及其批准机关,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的监督。
禁止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违反本办法的规定,擅自扩大收费项目,提高收费标准,向学生收取费用。

第五章 奖励与处罚
第四十二条 对依照本办法筹措、使用和管理义务教育经费成绩显著的,以及捐资助学贡献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教育主管部门给予表彰或奖励。
第四十三条 采取威胁、暴力等非法手段,妨碍依法筹措义务教育经费,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七条规定的,由负责征收的部门如数追缴其减免或拒交的义务教育经费,并由税务部门依法处罚或由负责征收的其他部门按每逾期1天加收应交额1‰的滞纳金;上级主管部门或监察部门对擅自减免义务教育经费的直接责任人或主要负责人应给予行政处分

第四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二条第一款规定的,或不按本办法规定征收、划拨义务教育经费的,由其上级主管部门或监察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对直接责任人和主要负责人给予行政处分。
第四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二条第二款规定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或监察部门追缴其克扣、侵占、挪用、贪污的义务教育经费,并对直接责任人和主要负责人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第四十一条第二款规定的,由教育主管部门责令退还,并可视情节轻重给予行政处分。
第四十八条 当事人对有关部门依照本办法所给予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既不申请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拒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四十九条 罚款必须使用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票据。罚款全额上交同级财政。

第六章 附 则
第五十条 企业事业单位、群众团体、公民或其他社会力量举办义务教育事业所需经费的筹措和使用管理不适用本办法。但本办法第二十八条第二款规定的除外。
第五十一条 本办法规定的农民人均收入和农业人口数按统计部门公布的数字核定。
第五十二条 本办法下列用语的含义是:
(一)财政经常性收入,指财政总收入扣除列收列支项目的收入和一次性收入后的各项财政收入。
(二)教育事业费,指从财政预算中直接划拨给教育部门的用以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正常开支的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教育事业费包含地方机动财力和专项经费中用于义务教育的部分。
(三)教育费附加,指依照国务院规定,以单位和个人实际缴纳的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的税额为计征依据,附加率为3%,与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同时缴纳的教育资金,以及农村不缴纳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的乡镇集体和个体农林牧副渔业企业,按销售收入1‰至2‰交纳
的教育资金。
第五十三条 本办法具体应用中的问题由省人民政府负责解释。
第五十四条 本办法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



1994年11月20日

嘉兴市市区河道管理办法

浙江省嘉兴市人民政府


嘉兴市市区河道管理办法



第23号

  《嘉兴市市区河道管理办法》已经五届市政府第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以发布,自2004年1月1日起施行。

市长:陈德荣
二○○三年十一月八日

嘉兴市市区河道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嘉兴市市区河道管理,建设水都绿城,改善水环境,保障河道蓄、引、排水功能及综合效益的发挥,根据国家和省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嘉兴市城市规划区(含秀城新区、秀洲新区和嘉兴经济开发区)范围内河道(包括湖泊、河浜以及堤防、泵站、水闸、沿河护栏等附属设施)的管理。
  河道内的航道,同时适用河道航道管理的有关规定。
  第三条 嘉兴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办法适用范围内河道的保护管理工作。
  市计划、建设、交通、国土资源、环保等有关部门,秀城区、秀洲区人民政府和嘉兴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及所属街道办事处,协同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做好河道管理的有关工作。
  第四条 市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编制本办法适用范围内的河道综合整治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市区河道整治计划,并监督实施。

  第二章 河道整治与建设

  第五条 河道整治与建设应当服从流域和区域的综合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符合国家、省、市规定的防洪要求、通航要求、生态环境要求和其它有关技术要求,保持河势稳定、水质良好、行洪和引水畅通,河岸建设与城市人文景观及生态要求相协调。
  第六条 河道岸线的利用和建设,应当服从河道综合整治控制性详细规划。利用河道岸线及河道管理范围内的建设项目,规划部门在划定规划红线前,应当事先征得市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同意。建设单位或个人必须持有市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查意见书方可立项。
  第七条 河道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内实施防治水害、整治河道的各类工程和跨河、穿河、穿堤、临河的涉河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必须将工程建设方案报送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方可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履行审批手续。
  建设项目开工前,建设单位应将施工安排告知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市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全过程的监督、检查。涉及防洪安全、水污染及影响生态环境的,建设单位应采取必要的防洪安全、水污染防治和环境保护措施。
  建设工程竣工后,应经市水行政主管部门验收,确认符合防洪安全、水污染防治措施和环境保护要求,并与审查意见书一致,方可启用。
  第八条 交通部门进行航道整治和建设部门进行河道护岸建设及维护,应当符合防洪安全要求,并事先征得市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同意。
  水利部门进行河道整治,涉及航道的,应当兼顾航运的需要,并事先征求交通部门的意见;涉及城市桥梁范围的,应事先征求建设部门的意见。
  第九条 在本办法适用范围内进行建设和开发,建设单位和开发商应按照“谁开发、谁实施”的原则,必须将建设范围内的河道整治作为基础设施列入项目建设计划同时实施,市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监督检查。

  第三章 河道管理和保护

  第十条 河道管理和保护的具体范围,由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土资源、规划部门,根据国家、省、市有关规定及本办法适用范围内的河道综合整治控制性详细规划提出方案,由市政府审定后公布。
  规划部门按照市政府审定公布的河道管理和保护范围划定河道蓝线,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按划定的河道蓝线沿河埋设界桩,明确范围,加强管理。
  第十一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挖掘河道和在河道保护范围内取土。
  第十二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在河道管理和保护范围内建设各种影响河道功能和景观的建(构)筑物。
  河道管理和保护范围内的各类违法建(构)筑物,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成原建设单位在规定的期限内改建或者拆除。
  河道管理和保护范围内原经批准已建设的建(构)筑物,可以迁建他处的应按有关政策予以迁建,不能迁建或迁建存在困难的,不得对已建建(构)筑物进行改扩建。
  第十三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在沿河新建、改建和扩建排污口。确属需要的,在报批前,应当征得市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同意,并按规定要求进行施工。
  第十四条 沿河企事业单位和居民的生产、生活污水,能纳入污水管网排放的必须接入污水管网排放;尚未形成污水排放管网系统,需向河道排放污水的,必须征得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同意,经市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取得《排污许可证》后方可排放。造成河道淤积的,由排放者在规定限期内负责清除。
  第十五条 禁止围垦河道或填堵占用水域。确需占用水域进行建设的,建设单位在向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征用手续前,必须报经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并按规定交纳占用水域水源补偿费,以保证新增水域,达到水域占补平衡。
  第十六条 禁止在主要河道内设置拦河渔具,种植高杆作物。利用其他河道、水域养殖水产和种植水生植物的,不得危及引水、排水和行洪要求,不得影响城市景观。
  第十七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在河道内设置阻水障碍物。因工程建设确需设置阻水障碍物的,必须经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并在规定期限内清除,逾期不清除的,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清除,所需费用由设障者承担。
  第十八条 河道管理范围内因建设和生产需要修建围堰、搭建临时工程设施或者堆放物料的,必须征得市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同意,并向市水行政主管部门缴纳保证金,保证在规定期限内清除。
  第十九条 未经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拆毁、改建护岸工程。在河道管理和保护范围内修建涵闸、泵站和埋设管道、缆线等建筑物及其设施的,建设单位必须事前向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经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
  第二十条 河道管理和保护范围内禁止的其它行为:
  (一)倾倒生活垃圾、粪便等污染物及其他工业、基建等废弃物;
  (二)倾倒、排放有毒有害物品;
  (三)洗刷油类容器、腐臭物品及污染水体的机具、车辆;
  (四)擅自遮挡、拆除或移动、改动河道附属设施;
  (五)排放经营性宰杀畜禽、水产品的污水污物;
  (六)损毁水工程设施、防汛设施和水文监测设施;
  (七)其他损害、侵占河道的行为。
  第二十一条 利用河道开展旅游和其他经营活动的,应征得市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同意,有关设施要符合过水、环保、景观等要求。
  第二十二条 河道的保洁和工程维护费用应列入市财政预算,市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招投标选择专业管理队伍,并签订检查、考核、管理责任书,确保河面干净、整洁。
  第二十三条 企事业单位范围内的河道(段)的管理保护和日常的河面保洁工作,由企事业单位负责,市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督促检查。
  第二十四条 居住小区范围内的河道管理保护和日常的河面保洁工作,新开发的小区由开发商或物业管理单位负责;已聘请物业管理单位管理的建成小区由物业管理单位负责,没有聘请物业管理单位管理的建成小区由社区办事处负责。市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督促检查。
  第二十五条 违反河道管理法规、规章及本办法规定的,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法给予处罚,构成犯罪的,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章 附 则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未尽事宜按《嘉兴市河道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七条 各县(市)城镇区域范围内的河道管理可参照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