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海关总署、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加强进口付汇、出口收汇进出口货物报关单管理和加强防伪鉴别措施的联合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2 06:22:40  浏览:9259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海关总署、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加强进口付汇、出口收汇进出口货物报关单管理和加强防伪鉴别措施的联合通知

海关总署 国家外汇管理局


海关总署、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加强进口付汇、出口收汇进出口货物报关单管理和加强防伪鉴别措施的联合通知
海关总署、国家外汇管理局


(1996年1月10日 海关总署 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 署监〔1996〕28号


广东分署、各直属海关;国家外汇管理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局,计划单列市、经济特区分局;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人民建设银行、中国投资银行、交通银行、中信实业银行、光大银行、福建兴业银行、广东发展银行、深圳发展银行、招商银行、华厦银
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
遵照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指示,为加强进出口付收汇核销管理,规范外汇业务操作手续,统一进出口货物报关单签章和加强防伪鉴别措施,防止国家外汇流失,打击骗汇、套汇等外汇领域的走私违法犯罪活动,特联合通知如下:
一、外汇管理局、外汇指定银行应严格按照国家外汇管理局下发的关于进出口付收汇核销的有关文件,办理进出口付收汇核销,加强核销管理。
二、对申报进、出口货物的报关单,海关在办结验放手续后,出具一份盖有海关验讫章的电脑打印报关单,交进口或出口单位专门用于办理进口付汇或出口收汇核销手续。
三、进一步规范进出口货物报关单上的印章管理,各海关对所出具的用于进、出口付收汇核销用的报关单一律加盖使用防伪印油的海关验讫章,其它印章一律无效。
四、海关总署将启用带有防伪标记的专用进出口货物报关单,在启用之前,决定自1996年3月15日起,海关所出具的进出口货物报关单一律在右上角加贴防伪标签(具体管理办法另行通知)。
五、海关要严格审核出口货物报关单与出口收汇核销单的内容是否一致。并在出口货物报关单“批准文号”栏内注明出口收汇核销单编号。
六、为防止中途更改或伪造印章等事情的发生,各外汇管理局和外汇指定银行在办理进口付汇和出口收汇核销工作中,对海关所出具的进、出口货物报关单有疑问或一次进口付汇金额在50万美元及以上的,均需进行第二次核对。应由外汇管理局、外汇指定银行派人或发函(挂号信件
,并附进或出口货物报关单)向报关单签发地海关进行核对无误后,方能办理进口付汇或出口收汇核销手续。①
注①对于出口环节的二次核对,由外汇局在收到出口单位的核销专用出口报关单后,对其中有疑问的,向签发地海关进行核实,在收到海关的鉴别证明书后,才能为出口单位办理出口收汇核销手续。对于进口环节的二次核对,由外汇指定银行对有疑问的核销专用进口报关单或者一次付
汇金额超过50万美元及以上的核销专用进口报关单,向签发地海关进行核实,在收到海关鉴别证明书后才能办理进口付汇核销手续。
七、对贸易项下进口付汇的,按《关于严格进口售付汇及核销管理的暂行规定》②(〔95〕汇国函字第195号)办理。
注②《关于严格进口售付汇及核销管理的暂行规定》已经废止。
八、各海关要积极帮助并指定专人负责有关外汇管理局、外汇指定银行来函来人核对(查)进、出口货物报关单事宜,做好登记工作,并在3个工作日内出具加盖海关单证专用章的“海关对进、出口货物报关单鉴别证明书”(见附件),海关免收一切费用。
九、根据国务院关于金关工程的要求,海关总署与外汇管理局将尽快建立进口付汇和出口收汇中进出口货物报关单电子数据的传递联网工程,在此之前,有条件的地方应先开展联网进行数据传递工作。
以上请各海关、外汇管理局及外汇指定银行遵照办理。并自1996年2月1日起执行。
附件:海关对进、出口货物报关单鉴别证明书(各海关自行印制)



1996年1月10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公布废止64项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国家经贸委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

公 告

二○○二年第30号

 

公布废止64项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根据《标准化法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国家经贸委对已实施5年以上的部分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进行了复审,决定废止清管设备设计技术规定等64项行业标准,自公布之日起生效。

  附件:废止的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目录

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

二○○二年五月二十八日

 

附件:

废止的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目录

序号
标准号
标 准 名 称

1
SY/T 0533-94 清管设备设计技术规定
2
SY/T 0534-94 分离器气体带液量测试方法 近位采样收集法
3
SY/T 0535-94 火筒式加热炉热力与阻力计算方法
4
SY/T 4059-93 钢质容器防腐和保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5
SY/T 4062-93 长输管道线路敷设流水作业施工工艺
6
SY/T 4072-93 沥青膨胀珍珠岩防腐保温钢管
7
SY/T 5060-93 钻井液用膨润土
8
SY/T 5177-93 汽车大修理劳动定额
9
SY/T 5316-94 钻井液用水解聚丙烯腈 铵盐
10
SY/T 5462.6-94 油气井聚能射孔弹(器)技术指标检测及综合评价方法 高温高压穿钢靶试验
11
SY/T 5468-93 石油测井企业计量器具配备规范
12
SY/T 5563-93 DSZ1地震数据增音站
13
SY/T 5564-93 可控震源编码扫描发生器
14
SY/T 5567-93 小直径流量含水测试仪检修规范
15
SY/T 5568-93 可控震源电子控制箱体
16
SY/T 5569-93 遥测地震仪电源站
17
SY/T 5570-93 YKZ480遥测数控地震仪
18
SY/T 5573-93 石油物探企业计量器具配备规范
19
SY/T 5574-93 石油天然气地质录井企业计量器具配备规范
20
SY/T 5578-93 油田地面建设工程施工企业计量器具配备规范
21
SY/T 5583-93 石油仪器仪表产品标准编写要求
22
SY/T 5587.2-93 油水井常规修井作业 不压井作业工艺规程
23
SY/T 5591-93 石油企业物资仓储管理工作等级标准
24
SY/T 5603-93 钻井液用抗盐土
25
SY/T 5662-94 钻井液用极压润滑剂RH3
26
SY/T 5663-94 钻井液用清洁剂RH4
27
SY/T 5664-94 钻井液用页岩抑制剂磺化沥青FT1
28
SY/T 5786-93 石油企业物资供应仓库计量器具配备规范
29
SY/T 5787-93 油气田供水供电企业计量器具配备规范
30
SY/T 5798-93 原油防蜡剂评定方法 蜡沉积测试仪法
31
SY/T 5803-93 汽车运行劳动定额
32
SY/T 5808-93 潜油电泵组装试验规程
33
SY/T 5809-93 潜油电泵井测压规程
34
SY/T 5823-93 石油工程建设安装企业计量器具配备规范
35
SY/T 5833-93 潜油电泵井运行操作规程
36
SY/T 5850-93 钻井液用磺化沥青(膏状)
37
SY/T 5878-93 自然伽马测井仪维修技术规范
38
SY/T 5879-93 双感应 八侧向测井仪维修技术规范
39
SY/T 5891.2-93 油气井用射孔枪检测及综合评价方法
40
SY/T 5892-93 测井射孔新技术投产管理规定
41
SY/T 5895-93 石油工业常用量和单位 勘探开发部分
42
SY/T 5907-94 钻井液用单向压力密封剂
43
SY/T 5914-94 石油地质显微摄影方法
44
SY/T 5926-94 石油地震勘探标准化效果评价原则和计算方法
45
SY/T 5929-94 遥测地震仪使用与维护
46
SY/T 5937-94 石油物探行业质量手册编写指南
47
SY/T 5942-94 微球形聚焦测井仪维修技术规范
48
SY/T 5943-94 补偿中子测井仪维修技术规范
49
SY/T 5944-94 声速测井仪维修技术规范
50
SY/T 5953-94 钻具螺纹台肩面修磨方法
51
SY/T 5963-94 采油企业计量器具配备规范
52
SY/T 5994-94 石油管螺纹单向参数测量方法
53
SY/T 5995-94 套管密封及耐粘结性能现场试验方法
54
SY/T 6015-94 油气显示分析仪岩石热解分析方法
55
SY/T 6022-94 综合录井仪现场安装技术规范
56
SY/T 6034-94 井下超声电视测井系统操作规程
57
SY/T 6073-94 助滤剂评定方法
58
SY/T 6075-94 评价入井流体与产层(砂岩)配伍性的基础数据
59
SY/T 6076-94 石油工业劳动定额工时消耗分类及代号
60
SY/T 6077-1994 石油工业劳动定额标准编写基本规定
61
SY/T 6080-1994 黄胞胶调剖技术规程
62
SYn 5169-87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二线劳动定员定额
63
SYn 5178-87 190系列柴油机大修劳动定员定额
64
SYn 5180-87 钻井系统工程劳动定员定额

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企业技术开发工作的暂行规定

吉林省人民政府


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企业技术开发工作的暂行规定
吉林省人民政府



第一条 为了加强企业技术开发工作,推进技术进步,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企业技术开发工作是在应用研究成果和引进先进技术消化吸收的基础上,转化为生产力所从事的创造性工作。企业技术开发工作主要包括:新产品的开发、新技术的推广、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等。
第三条 企业技术开发与生产紧密结合,使新工艺试验、技术攻关、新技术成果示范推广、新产品试制投产与消化吸收等协调配合起来。
第四条 大中型企业和骨干企业应设立技术开发研究机构。企业内部从事技术开发工作的技术人员,不得少于本企业技术人员总数的三分之一。小型企业也要配备专门的技术开发力量。
第五条 企业的技术开发工作,在厂长领导下,由企业总工程师具体负责。
第六条 企业要制定出技术开发工作的近期计划和中长期规划,并报主管部门备案。重大技术开发项目,可由主管部门提出建议,按有关规定报批,列入国家、省、市(地、州)计划项目。
第七条 企业主管部门对企业的技术开发工作要积极支持。对一些技术复杂、难度较大的项目,企业主管部门要根据自愿互利的原则,组织不同形式的技术开发联合或联营。
第八条 企业技术开发工作要和群众性的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技术协作活动相结合。要支持和鼓励群众大搞技术革新,并做好组织、管理工作。
第九条 省有关部门要从资金上积极支持企业技术开发。银行要根据总行下达的信贷计划,安排发放技术开发贷款。需要贴息的技术开发项目,由省有关部门给与贴息照顾。
第十条 企业技术开发项目开工投产,向银行申请流动资金贷款,必须具备30%的铺底流动资金。达不到这个比例的,银行原则上不予贷款。但对经济效益确实好的项目,在比例上可适当放宽。
第十一条 企业要完善经济与技术信息系统。要广泛收集企业同类产品和开发产品的技术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制定本企业赶超措施。
第十二条 企业每年应给予技术人员不少于一个月的专业培训机会。其培训费用,可在职工教育经费中列支。直接为某个产品创优、技术开发、技术引进、技术改造项目服务的培训费(包括出国培训费用),可在项目资金中开支。
第十三条 有条件的企业,要根据有关规定,积极引进国外智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
第十四条 技术开发力量不足的企业,可根据国务院和省有关规定,利用技术市场,组织协作。也可公开招聘专业人员。
第十五条 除国务院有关部委公布的限期淘汰产品外,省和市有关部门每年还要分别公布一批应淘汰的落后产品,限期企业停止生产。在限期内实行惩罚价格,由此造成的亏损,完全由企业自己负担。在生产中使用淘汰设备的,要限期更新,超过限期仍没有更新的,要按有关规定实行
惩罚。
第十六条 除《国营企业成本管理条例》中规定的可以从成本中开支的费用以外,企业为技术开发所必须的,单台价值在五万元以下的测试仪器、试验装置和数额较小的试制用关键设备的购置费,可以摊入当年成本,数额较大的,允许企业分三至五年摊入新产品成本或全部产品成本。


第十七条 原由国家和省集中的30%企业固定资产折旧基金,返回各市、地、州集中调剂使用。这部分基金中用于企业技术开发的经费应不低于50%。
第十八条 企业用自有资金和贷款进行技术开发新投产部分的基本折旧基金,在偿还完技术开发贷款后,三年内全部留给企业作为续继组织技术开发和偿还贷款的资金。
第十九条 企业要按规定提取不低于税后留利10%新产品试制基金。这部分基金必须用于新产品、新技术开发,不得用于单纯扩大再生产。
第二十条 具有社会公益性的技术开发项目,无还款能力的,列入上级拨款计划;有还款能力的,可由有关部门给予贴息贷款,还款期限可放宽到三年。
第二十一条 凡列入国家经委、科委的技术开发和科研计划的,或国家经委、科委鉴定确认的新产品,经税务部门审查批准后,可从试制销售之日起,减免产品税、增值税三年。列入国务院其他部、委各省计经委、科委计划或由其鉴定确定的新产品,经税务部门审查批准后,可区别不
同情况给予减免产品税、增值税一至二年的照顾。
第二十二条 凡经市以上经委(计经委)、科委及省主管部门列入技术开发和研制计划而需要的进口设备、仪器、配套件等,免征工商统一税。
第二十三条 经省有关部门确认出口的新产品所换取的外汇,在年内返回企业的分成外汇额度应不低于10%,作为企业技术开发的外汇额度资金。
第二十四条 物资部门对开发新产品所需设备、原材料要优先给予照顾。
第二十五条 企业对被采纳的合理化建议,应按国务院发布的《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造奖励条例》给予奖励。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授权省计经委解释。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行。



1986年5月10日